在临证中见真知,在病案中传薪火!
「随诊日记」以案说医,深度剖析病案,还原诊疗思维,传承中医精髓,架起与读者沟通的桥梁 !
图片
图片
肝病的种类繁多,而“肝硬化”在肝脏疾病中是属于比较危重的疾病,它虽不像肝癌一样具有直接的生命威胁性,但却是肝脏功能逐步衰竭的“慢性杀手”。若置之不顾,随着病情发展,患者就很可能会出现腹水、消化道出血、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,甚至演变为肝癌。
我们今天要讲的这起肝硬化的病案,患者出现的胁肋胀痛、身目黄染、下肢浮肿等,都是肝硬化表现的典型症状。在中医看来,肝主疏泄,若肝气郁滞,则如江河壅塞,水湿停聚,久而化热成瘀,终致胁肋胀痛、黄疸显现。其病机关键在于肝郁气滞、瘀血阻络、湿热蕴结。
在治疗上我认为就如同“治水”一样,既要疏浚瘀滞,又需固护堤防。肝气郁结时就要“开闸泄洪”;湿热瘀阻时就需“清淤通渠”;脾虚水泛时就要“筑堤固坝”。把握好“疏”与“固”的平衡,方能水到渠成!
下面一起看看我是如何治疗这个肝硬化患者的,希望我的诊疗思路能够帮到大家。
病案详情
41岁的卢先生,面色晦暗,瘦得只剩一把骨头架子,自从两年前被确诊为“乙肝肝硬化”以来,就一直未系统治疗过。近三个月来,他的右侧胁肋莫名的胀痛,稍微一劳累疼痛就加重了,皮肤和眼睛也开始渐渐发黄,就连大小便都出现了异常。更让他不安的是,胸前竟出现数枚蜘蛛痣,刷牙时牙龈莫名渗血。本以为这些症状就已经很糟了,没想到一周前他的病情突然加重,脸上变得更黄了,胁痛也如刀绞一般放射至后背,连晚上翻身都困难,下肢也开始浮肿起来。
【患者】卢某,男,41岁
【主诉】胁肋胀痛、身目黄染伴乏力纳差3月,加重1周
【现病史】患者2年前发现“乙肝肝硬化”,近3月出现右侧季肋区持续性闷胀刺痛,劳累后加重;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(血清总胆红素↑),小便黄如浓茶;晨起口苦明显,舌苔黏腻不爽。食欲不振,餐后脘腹胀满,大便溏薄(日行2-3次);双手大小鱼际赤红,前胸散在蜘蛛痣;触诊肋下2cm质硬包块;活动后气短心悸,体重下降3kg;刷牙时牙龈渗血,手掌灼热;夜寐盗汗。近1周黄疸加深,胁痛放射至后背,夜间难以转侧。
【刻下症】面色晦暗无华,形体消瘦,巩膜黄染,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。舌质紫暗边瘀斑,舌下络脉迂曲,苔黄腻微干;脉弦细涩。
图片
张胜兵老师辨证施治
▼
辨证:剥茧抽丝 辨证论治
卢先生右侧肋骨下方经常闷胀刺痛、干活累了就更难受的情况,其实是“肝气郁结”引起的。就像交通堵塞车子开不动一样,肝主疏泄,当肝脏调节情绪和气血流动的功能失调时,就会在这个肝经经过的部位形成“气滞血瘀”。正所谓“不通则痛”,这种淤堵就会产生刺痛感。
他皮肤和眼白发黄、小便颜色像浓茶一样深的情况,是“黄疸”的表现。这主要是因为体内有湿热,这些湿热聚集在肝胆和脾胃区域,就像蒸笼里的热气把胆汁“蒸”出来了一样,导致胆汁外溢到皮肤和尿液中,所以会出现发黄。肝胆湿热往上走,走到了嘴里就会出现口苦;走到了脾胃就会影响消化系统,湿浊内生,所以舌苔黏腻不爽,包括他胃口不好、吃完饭肚子胀、稍微活动就心慌气短、体重明显下降、人变得消瘦,这些都说明他的脾胃功能比较虚弱,身体的气血不足。
脾胃不好自然运化能力就会下降,水分代谢也会失常,肠道里积了多余的水湿所以才会大便稀软。双腿轻微按压后出现凹陷水肿,也是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减弱的表现,就像排水系统出了故障,水液泛滥到皮肤组织里。
那为什么胸前会出现蜘蛛痣呢?这就是肝脏问题的常见表现。中医认为,这是由于长期情绪不畅或肝气郁结,导致气血运行受阻,淤血滞留在皮肤表面而形成的。
牙龈出血、手掌发热、夜间盗汗,这些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?牙龈出血是身体内部有股“热气”在扰乱血液的正常运行,导致血液不按常规流动而外溢;手掌发热说明体内湿热较重,就像体内有个小火炉在持续烘烤;夜间盗汗是因为长期肝病消耗了身体的阴液,导致阴阳失衡,虚火内生,就像烧水时水快烧干了蒸汽反而更旺一样。
观其舌象及把其脉象,他的舌头发紫有瘀斑、舌下血管迂曲,加上脉象弦细涩,这些都说明卢先生体内瘀血阻络、湿热内蕴、肝郁血虚。
治则:清热化瘀 益气疏肝
综上所述:西医诊断为乙肝肝硬化,中医诊断为黄疸、肝积,证型为湿热瘀阻、气血亏虚,应以清热利湿,活血化瘀,软坚散结,益气养血为治则,拟方为张氏乙肝转阴秘方、五仙散加减。以下为我的开方:
鸡骨草30g、鬼针草30g、地耳草30g、绵茵陈10g、北柴胡10g、白花蛇舌草15g、半枝莲15g、炙甘草10g、醋五味子10g(张氏乙肝转阴秘方加减)、郁金10g、干姜6g、炒山楂10g、麸炒神曲10g、炒麦芽10g、炒谷芽10g、炒鸡内金10g、醋鳖甲30g、丹参30g、红花10g、白芍10g、当归10g、茯苓15g、。共7帖,水煎服,每天三次(tid),共7天。
方解:自创秘方 祛邪扶正
鸡骨草、鬼针草、地耳草均有清热解毒、利湿退黄之功,可清除体内湿热之邪,改善身目黄染症状;绵茵陈为清热利湿退黄之要药,能清肝胆之湿热,使湿热从小便而出,四药合用,增强清热利湿退黄之力。
北柴胡疏肝解郁,条达肝气,为疏肝解郁之要药;郁金活血止痛,行气解郁,既能活血化瘀,又能疏肝理气,二药配伍,共奏疏肝理气、活血止痛之功,可缓解胁肋胀痛症状。
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莲均有清热解毒、散结消肿之功,可辅助清热利湿药清除体内湿热之邪,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,对于乙肝肝硬化可能存在的癌变倾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。
醋五味子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,可收敛耗散之气阴,改善患者气短心悸、夜寐盗汗等症状。
干姜温中散寒,在此方中可防止清热利湿药过于寒凉损伤脾胃阳气,起到反佐作用,同时有助于温运脾阳,改善脾胃功能。
炒山楂、麸炒神曲、炒麦芽、炒谷芽、炒鸡内金为我所创的五仙散,为消食化积常用组合,可增强脾胃消化功能,促进食物消化吸收;炒鸡内金健胃消食,涩精止遗,进一步改善患者食欲不振、餐后脘腹胀满等症状。
醋鳖甲咸软善走,能软坚散结,消散肋下质硬包块,同时具有滋阴潜阳之功,可改善患者阴虚症状。
丹参活血化瘀,通经止痛,为活血化瘀之要药;红花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,二药配伍,增强活血化瘀之力,改善肝脏血液循环,消散瘀血,缓解胁肋刺痛症状。
白芍养血柔肝,缓急止痛;当归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二药合用,既能养血柔肝,又能活血止痛,与活血化瘀药配伍,可防止活血化瘀药伤及气血,同时改善患者气血不足症状。
茯苓健脾渗湿,宁心安神;炙甘草补脾益气,调和诸药,二药配伍,增强健脾益气之功,调理脾胃功能。
图片
后记:
以上病案患者病程迁延,证属湿热瘀阻、气血亏虚,呈现虚实夹杂、标本交错的复杂态势。在治疗中需在“攻邪”与“扶正”间寻找平衡,把握“疏肝不忘健脾,化瘀兼顾养阴”的治疗尺度。慢性肝病治疗非一日之功,需步步为营,方见生机。
看完本次病案,提醒各位读者朋友们,未经中医辨证诊治,不得完全照搬文中的治疗方案。身体如果有不适的一些症状,请尽快找医生诊治,以免贻误病情。
下期病案预告:
【患者】 郭某,男,55岁
【主诉】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3月,加重伴口干口苦、失眠1周。
【现病史】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干硬食物时梗阻感,初未在意。后症状持续加重,渐至进食半流质亦感胸骨后灼痛,痛如锥刺,固定不移,需缓慢咽下方可缓解。外院胃镜检查示食道中段菜花样溃疡型肿物,病理确诊为食道鳞状细胞癌;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微小结节,腹部超声示肝右叶囊肿、左肾囊肿(肝右叶2.1cm,肾左极1.8cm)。近1周来,病情急剧进展:持续性口干口苦,尤以晨起为甚,入睡困难,寐浅易惊醒,两胁胀满窜痛,情绪抑郁焦虑,烦躁易怒,喉间黏痰胶着难咯,时有恶心欲呕,脘腹胀满痞硬,食欲全无,偶有嗳气反酸,大便秘结如羊屎,3-4日一行,小便短赤灼热。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
END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查股网,河南股指配资,炒股配资之家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