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说《三国志》其实就是《叛将传》或《贰臣传》,这种说法还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,就连《三国志》作者陈寿,也是先当蜀汉卫将军主簿、东观秘书郎、观阁令史、散骑黄门侍郎,又当了曹魏和晋朝职著作郎、巴西郡中正、长广太守、治书侍御史、太子中庶子,也算贬义的“三朝元老”了。
汉末三国两晋,文臣武将换主公,比我们今天转行还容易、频繁、普遍,我们仅以著名的蜀汉五虎大将和曹魏五子良将为例,就会发现这十人中只有乐进和张飞没换过主公,换主公次数最多的,就是在五子良将中排名第一的张辽——他不但频繁换主公,连姓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
“五子良将”之说出自《三国志·列传第十七》,该传记的排名是张辽第一、乐进第二、于禁第三、张郃第四、徐晃第五:“太祖建兹武功,而时之良将,五子为先。”
张辽之所以能位列“五子良将”之首,有两方面原因:其一,资格较老、前期战功极大的于禁晚节不保;其二,比张辽更厉害的高顺被曹操杀掉了。
建安三年前,张辽的名气并不是很大,陈宫、高顺,甚至郝萌、曹性、成廉、侯成、魏续、宋宪手里的兵似乎都比张辽多。
我们看《后汉书》和《三国志》,都能知道吕布冲锋陷阵的时候主要带谁,以及陈宫高顺在吕家军中的地位:“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。燕精兵万余,骑数千匹。布常御良马,号曰赤菟,能驰城飞堑,与其健将成廉、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,一日或至三四,皆斩首而出……太祖堑围之三月,上下离心,其将侯成、宋宪、魏续缚陈宫,将其众降。”
史料也提到了建安元年六月吕布部将郝萌哗变,曹性砍伤郝萌手臂、高顺斩杀曹性,并揭发陈宫参与叛乱:“时宫在坐上,面赤,傍人悉觉之。布以宫大将,不问也。”
那次哗变,把吕布弄得十分狼狈,“直牵妇,科头袒衣,相将从溷上排壁出,诣都督高顺营。”
平息哗变之后,曹性接管了郝萌的部队,高顺却丢了兵权:“布知其忠,然不能用。布从郝萌反后,更疏顺。以魏续有外内之亲,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。及当攻战,故令顺将续所领兵,顺亦终无恨意。”
高顺备受吕布疏远欺压,按理说是更容易被劝降,而张辽则是被吕布委以重任,似乎不应该主动投降:“张辽字文远,雁门马邑人也。本聂壹之后,以避怨变姓。少为郡吏。汉末,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,召为从事,使将兵诣京都。何进遣诣河北募兵,得千余人。还,进败,以兵属董卓。卓败,以兵属吕布,迁骑都尉。布为李傕所败,从布东奔徐州,领鲁相,时年二十八。”
张辽为丁原从事(助理刺史)的时候,吕布是丁原的主簿,从上面短短的一段文字中,我们既能看到张辽改了姓氏,也先后以丁原、何进、董卓为主公,二十八岁就被吕布任命为鲁相——汉朝自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开始,诸侯王国的大权就全掌握在国相手中,而诸侯只是吃赋税交酎金而已。
吕布对“老同事”张辽很不错,不让他打仗,却给了他地盘,张辽的“报答”方式也很有意思:“太祖破吕布于下邳,辽将其众降,拜中郎将,赐爵关内侯。数有战功,迁裨将军。”
直接赐爵关内侯,大汉司空、行车骑将军曹操还真是大方,他给张辽如此重赏,也是符合汉朝军官制度的:率部千人归降等同斩首千级,可封关内侯,再往上,就是都亭侯、名号亭侯(比如汉寿亭侯、宜城亭侯)、都乡侯、名号乡侯(如西乡侯)、县侯、公(如山阳公、安乐公)、王。
张辽一投降就得了个关内侯,后来逐步晋升为都亭侯、都乡侯、晋阳侯,食邑二千六百户,而他的“老战友”高顺,则被曹操斩杀:曹操斩杀高顺而重赏张辽,是千金买马骨,还是他认为忠臣不可重用?
曹操攻克下邳,“布与宫、顺等皆枭首送许,然后葬之。”所谓“枭首”不仅仅是砍头那么简单,而是要挂在高处(城楼或高杆)才算“枭”。
高顺是忠臣良将,陈寿没敢写的,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写了:“顺为人清白有威严,不饮酒,不受馈遗。所将七百余兵,号为千人,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,每所攻击无不破者,名为陷阵营。”
高顺有没有换过主公,史料中没有记载,但特经常劝谏吕布,却是有记载的,而张辽数易其主,曹操也必然是知道的,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疑问:曹操和刘备都以求才若渴、知人善任著称,为什么曹操宁肯重赏主动投降的张辽,也却一定要斩杀勇猛且人品高尚的高顺?
帝王心术我们猜不透,但是仅以史料为依据,我们也能发现高顺已经陷入“忠臣不可重用”的困境:如果他投降,那就不再是忠贞不二,不可重用;如果他不投降,那就必然被杀掉,还是不可重用。
高顺的人设就是“忠勇”,而张辽则是“通达”,说好听一点,是良臣择主而事,说白了,还是待价而沽,是可以“收购”的,如果您是曹操,是喜欢未必真心归顺,且可能题吕布报仇的高顺,还是喜欢换主公如换衣履、拿谁俸禄就替谁干活的张辽?
前面咱们说过,曹操重赏张辽的时候,是汉朝司空(当时为三公之一)行车骑将军,那是因为汉天子刘协想封给曹操的大将军,被袁绍弄去了(曹操主动让的),直到建安十三年,曹操才废三公而设丞相并自任。
汉末乱战,刘备不会打“蜀”字旗号,曹操的部队也不是“魏军”,就连孙权被尊称为“孙讨虏”、“孙会稽”,也是因为他是大汉朝廷册封的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。
吕布诛杀董卓后,受封假节、仪同三司、奋威将军(一说为奋武将军),跟曹操作战的时候,吕布是平东将军、平陶侯(他自称徐州刺史,朝廷不认),而且金印还是曹操拿出自己的藏金铸造的:“太祖又手书与布曰:‘山阳屯送将军所失大封,国家无好金,孤自取家好金更相为作印,国家无紫绶,自取所带紫绶(金印紫绶是九卿及以上级别的标志,四方将军因紫绶金印而与九卿、州牧平级)以籍心……’布乃遣登奉章谢恩,并以一好绶答太祖。”
看了这些枭雄名将的官爵,我们就能理解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斩杀高顺而重赏张辽了:高顺忠于的是割据诸侯、反贼吕布,也就是“一心附逆”,他不是“忠臣”而是“帮凶”,而张辽则是既降曹也降汉,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。
当然,这样说难免有贬低高顺洗白张辽的嫌疑,但是读者诸君也可以换个角度来问:高顺忠于吕布却不被信任和重用,曹操为何不给他面子和台阶,让他像张辽一样归降?如果高顺归降曹操,后来能受封怎样的官爵?曹操杀高顺,仅仅是因为高顺忠诚度太高吗?
配资查股网,河南股指配资,炒股配资之家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