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8年的时候,地下工作者江竹筠,大家叫她江姐,因为被叛徒背叛,被抓进了监狱。到了1949年8月,在渣滓洞监狱里头,江姐给家里的亲人朋友写了封信,说是如果她有个不测,希望朋友谭竹安能帮忙照顾她的独生子彭云。信里头,她还写下了自己最后的心愿:
谭竹安希望彭云能够追随父母的脚步,立志投身新中国的建设,并且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坚持不懈地奋斗。
之后,彭云就被谭竹安的亲姐姐谭正伦接手养育。到了1977年,彭云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考,顺利进入了中科院下面的计算机研究所。后来,国家出钱让他去美国深造,可他却留在那边没回来,最终成了美国一所大学里的固定教授,干到退休。
彭云拿着公费去美国留学后没回来这事儿,在网上传开了,好多网友都看不明白。有些人觉得吧,他这么做跟老妈生前的愿望唱反调了,也对不起他作为烈士后代这个身份。
对于这种说法,彭云在受访时直接讲道:他在美国主要是搞理论研究的,现在还没搞出啥大成果呢,就算回国也暂时没法做出啥大贡献。
彭云提起往事,说他在国内那会儿,也为建设国家出过一份微薄之力。他现在的心愿是留在美国继续做研究工作,打算等退休以后再回到祖国。
彭云,1946年生人,现在76岁了,不知道在美国马里兰大学那边是不是已经不干工作了。有的人在网上讲,就算他以后回国不干了,那年纪也大了。
研究理学的学者们,把最能出成绩的年轻时候都留在了美国,结果到了晚年快不行了才回国,这算哪门子事儿啊?那么,对于彭云这样的人生“走向”,咱们到底该咋看呢?
说彭云的决定前,咱们先大概聊聊他老妈江姐,还有他们家的那些事儿。知道这些背景,咱们就能更明白他为啥会这么选了。
【一、烈士遗孤】
江姐呢,她是四川自贡乡下人。她外公叫李焕章,是个手艺人,专门做木工活,一共有八个娃。她妈叫舜华,在家里头排第六,挺早就嫁给了同村的农民江上林。
江姐家里头穷,她爸江上林没办法,很早就离开老婆孩子,一个人去重庆找活干。到了1928年,那时候江姐才八岁,她们老家遭了大旱灾。
妈妈领着江姐和她弟弟进城去找三舅,和爸爸短暂地见了个面。可好景不长,爸爸因为生活压力太大,抛下她们三个人,自己跑回了老家,后来就在那儿病故了。
江姐的三舅为了让他们有学上,想办法找关系,把江姐和弟弟安排进了重庆孤儿院旁边的一所学校。江姐就在那儿一直念到了小学五年级,受丁老师和游老师的熏陶,她开始对共产主义有了兴趣。
1938年那会儿,江姐成功考入了咱当地的中学,第二年她就入了党。转眼到了1947年,重庆市委找上了江姐,让她去给彭云他爸彭咏梧当帮手。后面的事儿嘛,想必大家都清楚,咱这儿就先聊聊彭咏梧的事儿。
彭咏梧1915年来到这个世界,他比江姐年长五岁。他也是穷苦农民家庭的孩子,在上学时,受到老师的启发,加入了革命并成了一名党员。一开始,彭咏梧和江姐是为了革命事业假扮成夫妻,可后来,他们真的走到了一起,成为了革命路上的伴侣。
不过,在江姐出现之前,彭咏梧其实早有个老婆,叫谭正烈,她是四川云阳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女。彭咏梧还没到重庆干活那会儿,就已经和谭正烈成了家,他们还有个娃,名字叫彭炳忠。
后来,彭咏梧和江姐有了儿子彭云。江姐给谭正烈写了封信,跟她说了实话,说因为工作太忙,他们俩没法亲自照顾彭云,想让谭正烈帮忙。没想到,这位通情达理的农村大姐二话不说,直接去了重庆,把彭云给接走了。
江姐遭遇不幸后,谭正烈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,同时也为了保护两个孩子,就改了名字,叫谭正伦。她领着俩娃到处跑,藏来藏去,一直熬到了1949年,全国解放那会儿。
得提一下,江姐以前写遗书那会儿,原本是打算让谭正伦的弟弟竹安来领养孩子的。但后面因为好多事情,彭云最后还是留在了谭正伦那里。
现在来讲讲江姐、彭咏梧和谭正伦他们三个人的大概情况。从他们的情况可以看出,这三个人都出身在贫农家庭。而且,在他们各自的家族里,参与革命的,估计也就江姐和彭咏梧这两位。
在平常时候想啊,要是他们俩能活到革命成功以后,说不定能混上个一官半职的,那他们三家的日子,肯定能好过不少。但可惜得很,江姐和彭咏梧都在新中国快成立的时候,没了。
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会儿,国家给彭家颁发了一个烈士家属证明。谭正伦呢,因为弄不明白自己儿子到底算不算烈士家属,最后就只拿了一个证,给了江姐的儿子彭云。
江姐后来之所以能够被全国人民所认识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罗广斌和杨益言写的那本《红岩》。不过,这本书啊,一直到1961年12月才头一回印出来。所以说,江姐真正走进全国人民的心里,那也得是1962年以后的事情了。
那时候,谭正伦和俩儿子彭炳忠、彭云一起过日子。她每个月就赚大约三十块钱,得养活三个人吃饭,经济上肯定是挺吃紧的。
等那个特殊日子翻篇后,谭正伦家的日子才慢慢有了起色。就在这时,彭炳忠和彭云也都顺利考上了大学。
【二、赴美不归】
彭炳忠和彭云学习都挺出色。到了1977年,高考重新开考,彭炳忠顺利考上了大学,一路发展,最后做到了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的位置,还是无线电子学的副教授呢。
彭云更为出色,他成功考入了中科院的计算机专业,后来还被国家派到美国去深造。但很遗憾,谭正伦在1976年就已经因病离世,没能亲眼见证他们后来的辉煌成就。
兄弟俩长大成人,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庭,走的路也不一样了。对彭云来说,在国内能算上亲人的,估摸着也就剩这个哥哥了。
后来彭云去了美国上学,并且在那里度过了大半辈子,不想回中国也是可以理解的。毕竟跟国内比起来,他在美国那边有更多的朋友,生活环境也更熟透了。
江姐在遗书里头盼着彭云能给咱祖国的革命事业添砖加瓦,但说实话,她这愿望吧,跟彭云后来钻研的“理论科学”一样,都挺玄乎的。
把建设新中国当成大目标,这挺棒的,可关键是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“为共产主义事业拼到底”了呢?这得看哪些表现才行呢?
让彭云先入党,然后去国外宣扬共产主义,现在看来这招根本行不通。彭云说自己出国前,也给国家出过一点力,这样算来,他也算是完成了母亲遗愿的一半了。
说到另一半的事儿,彭云并不是心里没想法去实现,实在是受限于那时候的环境和他自己的能力,没能搞出点名堂。而且,他也说了,自己搞的是“理论上的东西”,回不回国,其实差别不算太大。
我记得,杨振宁教授在很多年前,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。那时候,他在国外拿了诺贝尔奖,可他却没急着回国,而是等到81岁,从国外的大学退休后,才选择回到国内,最终在清华大学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。
有人问杨振宁为啥不早点回国,他解释说,自己搞的是“理论方面的研究”,早点回来其实对国家贡献有限。这话让不少人听了不太明白。
那么,理论研究究竟是个啥玩意儿呢?说白了,理论指的就是那些挺玄乎、不容易搞懂的概念,就像形而上学那些玩意儿,还经常跟哲学扯上关系。
理论物理,它究竟是研究啥的?网上给的说法挺直白——“就是一门学科,专门琢磨自然界里还没搞明白的物质是怎么构成的,它们之间咋互动的,还有物质动起来有啥基本规矩。”
比如说,它探讨的东西有点像以前哲学家们琢磨的那些事儿,比如“上帝到底是不是真的”、“一个人能不能两次踩进同一条河里”。
说起《三体》里头那个“物理学到底存不存在”的梗,要是让平常老百姓知道了真相,他们八成会琢磨,这玩意儿费这么大劲研究,到底“能不能填饱肚子”?
这种东西,在国外说不定还能捞到点研究资金呢。而且,能碰到好多专家和同行一起聊聊,就算研究者一辈子没啥大成果,也没啥大不了的。
要是哪天意外有了重大研究成果,并且还幸运地拿了诺贝尔奖,到领奖台上发言时,告诉全世界我是中国人,那不就是在给祖国长脸嘛?
但如果把这类研究引进到国内,由于理论太过高深,不能直接换成钱,那些注重实际的中国院校可能就无法支撑这么多“不直接产生效益”的人员。再说,学术环境也不一样,搞理论研究显然也没那么顺手。
【结语】
江姐和彭咏梧为了新中国的诞生,早已献出了他们的满腔热血。彭云作为他们的孩子,一个人在国内,既没有当大官的亲戚可以依靠,也没有腰缠万贯的朋友能帮忙,他难道就不该有权利靠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,去争取更好的生活吗?
因此,我个人的看法是,江姐的后代不管最终决定在哪个国家安家,只要他们没做对中国不利的事,那谁也没资格去说三道四。
配资查股网,河南股指配资,炒股配资之家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